今天,听师弟告诉我,说华科公管学院的院长人选定了。我一问是谁,师弟说是谭术魁,我一听,也就呵呵了,以后也不知道学院会怎么走。
华科和华科公管学院这几年到底怎么了呢?我想就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谈一谈。有些事情和时间记得不一定准,请各位知情的师兄弟补充。
提起华科,大家一定知道“根叔”。这位被媒体高高举起的“神”,在华科却被人称为“**”。“**”的意思,大家都很清楚,校内舆论为什么会奉送这样一顶帽子给他呢?主要还是源于他的不作为。根叔在2014年卸任的时候,有一个离任讲话,里面写到“我感到遗憾,大学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当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窥视甚至制造微妙时,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无谓的微妙之中。”结合后来根叔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接受记者采访,认为“负责的不领导,领导的不负责”,大概可以推测出,是书记校长不和所导致的。早几年校内就有坊间传言,书记路钢和校长根叔两个人尿不到一个瓶子里面去。 路钢应该是2008年来华科做校长的。校内老师和学生对他不怎么感冒。他从华师的数学系主任做到华师校长,后来做了很久的省教育厅长,据说两次竞争副省长未果,组织为了照顾他的脸面,给他解决了华科书记这个副部长级的位置。这些是在我入校之前发生的,所以只是听我师兄说,具体是不是这样,就不太清楚了。但是后来路钢做的很多事情,确实是不得人心,由于校长书记不和,学校的处长和院长都不知道该往东还是往西,华科很多事情就耽搁下来了。这也就是大家看到华科这些年排名年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吧。有一次,在华科校内BBS上面,有人发帖“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也真是佩服这位同学的敢言。
内耗总是很耽误事情。在学校的宏观环境的影响下,很快就在一些学院里面形成了小气候。在2010年的时候,那时我刚刚入校,公管学院就调来了一位新的女书记,叫马东卉。这几年,华科提拔了很多女书记和女处长,很多都占据了重要岗位。公管学院的书记的好处在于,公管学院因为招收很多在职学生,再跟政府搞培训什么的,比较有钱,但因为学院比较小,事情就相对轻松。但事情绝对没有轻松到马书记所作所为那样。马书记刚刚调到公管学院来的那一两年,她的办公室长期找不到人。我们做学生的,经常要帮老师报账,报账要找书记签字什么的,经常找不到人。我们都很纳闷,怎么就总是找不到书记呢?后来在办公室听到别的老师聊天,才知道,她的女儿在汉口的武汉外国语学校读高中呢,据说要面临高考,马书记就在汉口租了一间房子,做起来陪读妈妈,一两年下来,做的兢兢业业。但是,她除了是一位妈妈,还是公管学院的书记,学院这么多事情压在她那里,找不到人,打不通电话,老师和学生都是无可奈何。后来大概是女儿高考结束了,从2012年开始,华科公管学院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翻天覆地变化。
为了剧情发展,先介绍两个人,一个是公管学院的院长徐晓林教授,一个是公管学院的副院长谭术魁教授。徐院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据说从90年代开始就是当时华工的人文学院书记,徐院长做书记的时候,后来担任校领导的刘献君副书记、冯向东副校长先后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徐院长主持分建了新闻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系、公管学院等文科院系,都是以前人文学院分出来的。徐院长在业内也很有声望,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大概就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七人小组成员吧。
另一个是谭院长。谭院长和书记都是恩施人,在学院管研究生培养,我们硕士和博士的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都要经过他,他不同意的,就不能开题和答辩,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但是他是小学科,土地管理学科的,而不是传统的行政管理学科。公共管理这个一级学科很奇怪,虽然有五个二级学科,但是能够拉出去对话的,只有行政管理学科,其他学科都不在公管学科对话。(比如二级学科社会医疗管理在医药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在社会学系,教育管理在教育学院,土地管理一般跟土木、环境和房地产的人玩的比较好)。但是谭院长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却未必,当时他们土管系的一个博士,在我们一起打牌的时候说,他们老谭的一篇论文被撤稿了,是杂志社撤的,主要涉及严重抄袭。我们当时说,这话不要乱讲,乱讲要被砍头的(指开题报告会被砍)。土管系这个博士立即拿出手机,把撤稿通知搜出来了。我们一看,是发表在Scientometrics的Educational reform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evidence from major regions of the world.。撤稿的理由是大规模抄袭。按照Scientometrics杂志说的,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article duplicates paragraphs of various internet sources as well as copied paragraphs from published papers.显然,这不是一般的抄袭,而是paragraphs by paragraphs.
现在的主人公是三个,书记、院长和副院长。天下大事,三足要鼎立,必然要联吴抗曹。放在华科公管学院,就是书记和副院长一起联合起来对抗院长。事情甚至恶化到了两个凡是,凡是院长说的,政令不出院长办公室,凡是院长做的,都认为不符合学校规定。比如,院长说,不仅要给教师发科研论文奖励,还要给学生发同等的科研论文奖励,但书记和副院长把这个指示拦下来了,这在后面导致学生们人声鼎沸。有位师兄,眼看着两万元的论文奖励,后来说不发,就泡汤了。但据说谭副院长的学生拿了很多奖励,前后算下来几十万,包括上面撤搞的那篇(不知道撤搞了之后,奖金有没有退?)再比如,老师们几个月报不了帐,也是正常的,因为很多人站在了院长一边,书记就不给财务签字啦。
做的最过的,莫过于集中火力针对徐院长。书记利用自己和学校书记路钢的关系,和副院长联手把院长从位置上逼下来。后来国内公共管理学界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都长叹一口气,没有了台柱子,从此华科公管学院就不是竞争对手了。据师兄们传言,书记和副院长还要求教育部撤换徐院长的学科评议组成员的资格,撤销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的评委资格,让副院长取而代之。但副院长的水平、能力和声誉,显然是没办法取而代之的。这就造成了有些资格撤销了,但是副院长又没有顶上去,活活丧失了许多学科发展机会。这就是内耗带来的恶果。
现在学校让谭副院长做院长,恐怕华科公管学院的下坡路走的越来越快了。后果有三:
一是在学术界没有话语权,且有重大学术不端表现。主流的公共管理学科都是研究行政管理和政府治理,加之谭的学术不端在学界已经众所周知,因此,谭做院长,将使得华科公管彻底在主流话语权方面失去讲话资格。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个人情社会,面子社会,学界也是一样的。如果别人都不认你甚至讨厌和唾弃你,你和你所代表的组织怎么可能被接受和接纳呢?
二是在学院未必有良好的基础,但书记和谭副院长两人的勾结还会继续。两个人在学院的所作所为也可能因为缺乏监督,一顿乱搞。整个土管系现在就谭副院长一个教授,其他的都是行政管理的教授,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导致学院的事情再次被耽搁。
三是从这几年书记和副院长的所作所为看,他们的人品是不足以胜任一把手的岗位的。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年,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其实,华科文科这几年还是储备了一些人才的。作为学生而言,我们觉得有几个人倒是很适合做公管学院的院长。
一个是贺雪峰教授。贺老师这些年的华中乡土学派做的有声有色,去年还上了长江学者,一直做主流的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和公共管理可以无缝对话。这几年把乡村治理中心玩的那么好,可见领导才能也很高。还有一个是王红卫教授,是管理学科的长江学者。或者海内外招聘也可以。我一直觉得,华科公管毕竟是学科评估全国前五的学科,如果不是长江学者(文科没有院士)来当家的话,会成为武大郎选兵,一个比一个矮。放着现成的长江学者不用,不仅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也是对相关学科的耽误。
我们毕业的校友建议学校:一是调离学院书记马东卉,不要再祸害学院;二是收回谭术魁的院长任命,启用长江学者或者相当资格的主流话语体系里面的学者做院长。
说王红卫我佩服,说贺雪峰我就呵呵哒了,你也不去社会学院打听一下,如果有一个老师说他好才是奇迹。自己社会学院想当院长都当不上,民意投票垫底,觉得丢人了准备出走了面试了五个学校,学术是过关了,但是最后没一个学校要他,在圈内人品太差了,跟自己的老师徐勇对着干,这种欺师灭祖的人还想来公管,我大公管不要!其实很多学院的情况都差不多,都有不和谐的因素,但是出来混的还是看人品!
本是抱着一颗虔诚之心开看看的,没想到看到了这些唏嘘不已。。17考研土管,还打算联系导师跟谭术魁老师发邮件来着呢。。华科土管哪个老师人品和学术都比较靠谱呢,求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