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论坛华大论坛 → 湖北方言你听的懂吗?难易排名了~~~~
查看完整版本:湖北方言你听的懂吗?难易排名了~~~~
2015/7/5 20:56:50





十大最难懂方言排行(从易到难)

10.襄樊话 (主要包括襄樊地区,十堰部分地区方言,随州话,以及荆门部分方言)
难懂指数★
该地区大部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但是由于扼守荆要,是南下的一条必经之地,人口流动相当频繁,所以受到中原官话得影响非常大,,跟河南方言相似程度很高,人说应该由西南划入中原。该地区方言与普通话无多少差异,外地人基本听得懂。


9.江汉平原方言(主要包括天、沔、潜三地方言,荆州地区方言,荆门话)
难懂指数★☆
该方言流通于广大的江汉平原地区以及周边部分地区,江汉平原方言跟普通话也无多大的差异,但是部分发音带了浓厚得荆楚特色,尤其是该地区居民说那塑胶普通话甚是搞笑,大家应该听过汪涵说的塑胶普通话吧,虽然是湖南的,但是跟该地区的完全一样。


8.宜昌话(主要包括宜昌地区方言,恩施话,十堰话)
难懂指数★☆
该方言是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个方言片------西南官话成渝片,由于该地区与巴蜀地区交界,除了部分苗族外,其他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说得方言完全可以互通,而且外地人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鄂西特色和巴蜀特色,最熟悉得莫过于恩施民歌《龙船调》,那句经典的对白:“妹娃子要过河(活),四哪个(过)来推我嘛?”

7.武汉话(主要包括武汉市区的方言)
难懂指数★★
武汉话,对于湖北人来说,哪可是相当得熟悉了,只要是个湖北人也能随口说上几句,因为湖北的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得方言节目全部都是用武汉话来说的。武汉话比较好懂,武汉话在湖北可以说是个方言岛,在民国初就消失入声,不过武汉话有时候语速很快,如果一个北方人第一次听武汉方言,可能也听不懂多少的。武汉话不同于成都话得最大特点是武汉话语速快。不过武汉话是北方官话,还是很好学的。

6.黄陂话(主要包括武汉市黄陂方言,武汉新洲话,孝感地区方言,黄冈部分地区方言)
难懂指数★★☆
黄陂话有个笑谈,据说在民国差点就成了国语,该方言在湖北有着非常大得影响,流行于湖北得楚剧和深受湖北广大百姓喜爱的湖北大鼓就是用该方言唱的,黄陂话在湖北得宣传的确做得很好,大家最熟知的大概就是田克兢老师和张明智老师,他们俩把黄陂话宣传于整个湖北地区。更重要得是黄陂话最近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黄陂话保留了很多古代楚国方言元素,且黄陂话在音调上跟长沙话基本一样,有兴趣得同志可以对比一下黄陂话和长沙话。

5.黄梅话(主要包括黄梅话,蕲春话,武穴话,浠水话)
难懂指数★★★
黄梅话,有人说是赣语官话得结果,的确也不无道理,因为黄梅本就紧邻江西,祖先多为江西人,黄梅话被划入江淮官话,我觉得有点太牵强了,完全和江淮官话不一样。黄梅作为著名黄梅戏得发源地,其方言也比较好懂,但是那只是唱,如果一个北方人听黄梅话,还是有点困难的,大概明白百分之50左右,而且要认真听。就说浠水话,浠水方言得俗语特别多,大部分普通话词汇,浠水方言都可以用本地特色得俗语表达,而且浠水方言最大得特色是,浠水话儿化音相当的多,听得让你摸不着北。

4.鄂城话(主要包括鄂州市城区话,华容话,黄石部分地区方言,黄州部分方言,武汉江夏方言)
难懂指数★★★
该方言被称为是“四不像”方言,被划分为北方语系的江淮官话分支,但是又和临近的梁子湖太和话的赣语牵牵连连,却又和西南官话挂着钩,几大方言杂交的产物。该方言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六个声调,且韵母很多。人说鄂州话讲起来比较娇和比较冲,嗯!的确不无道理,由于鄂州地区地狭人稠密,使着当地人养成了小市民心态,自然显得高傲和娇气。鄂州话保留了入声,是一种向官话过渡的方言,还是不怎么好懂的。



3.赤壁话(主要包括赤壁方言,嘉鱼方言)
难懂指数★★★★
该方言被划分为赣语,属于南方语系,但是对方言又点研究的人会觉得,赤壁话已经可以脱离赣语了,因为赤壁话北化得相当严重,尤其是嘉鱼地区,当地离武汉地区较近,受到武汉的影响大,致使当地年轻一族说武汉话形成一种潮流,但是赤壁土话的确还是保存许多赣语色彩,在湖北方言中算是比较难懂的。



2.大冶话(主要包括大冶话,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话,黄石部分方言,咸安话,通山话,阳新话)
难懂指数★★★★☆
该方言属于南方语系的赣语,明清时期大量江西移民鄂东南附近,因此该地方言也是赣语九个方言片之一的大(冶)通(城)片使用人口最多的地区。该地区可以说是“一村一种方言”,大冶话的一种——如太和话等,但是之所以把这些地区合为一起,是因为这些地区方言内部有百分之六十的互通率。大冶话可以说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尤其是大冶话韵母那是特别得多,我也没数过到底有多少,我估计大冶话只有该地区的人才能听得懂。有大冶人在广东打工,都被外地人误认为是广东本地人,因为大冶方言有大部分发音跟粤语极其相似。记得有位大冶老乡在寝室打电话回家,室友们围观,笑问道:你是日本人吗?可以看出大冶话的难懂,而这其中要数通山话最难懂。反正归根一点,大冶话外地人的确听不懂,我敢打保票。



1.通城话(主要包括通城方言,崇阳方言)
难懂指数★★★★★
该方言也是属于南方语系的赣语,也是属于赣语大(冶)通(城)片,我之所以把它和大冶话分开,是因为我本人做过一个亲身试验。在大学我和一个通山的朋友用方言基本可以交流,后来认识一个通城的朋友,也是咸宁地区的,我们叫他用方言的时候,居然我都只猜得出个三成左右,连那个同属咸宁地区的通山朋友也搞不懂他讲的是什么,这正好应验了南方语系“十里不同音”的特点。通城话虽然是赣语,但是里面也包含也很多湘语的特色,的确值得我们研究。



2015/7/6 0:39:23

跪了,黄陂话还不牛逼,简单易懂



2015/7/6 0:19:07

奇怪,,这些地域型的发音是如何形成的?古已有之?



2015/7/6 2:48:36

天沔潜路过。通城话真心听不懂,那时候去玩感觉瞬间成了聋哑人赤壁话还好吧╯﹏╰不过也许是因为姨父赤壁的……



2015/7/6 5:45:47

通山话才是最难懂的



2015/7/6 9:16:48

表示我作为浠水人听不懂同位列第五的武穴话



2015/7/6 12:15:31


湖北方言分区
一.鄂东南方言区(南方语系---赣语、湘语)
1.幕阜山方言(湘赣方言—鄂湘片) 这个主要的是指鄂湘赣交界的几个县,主要分布于通城和崇阳两地,这两地与周边赤壁、通山、阳新以及临近的湖南江西的部分县市一道被分作“幕阜山浊音走廊”。据一些专家说古代吴湘不分家的,但是江西赣语从中插一脚,硬是分开了吴语和湘语,但是又分的不干净,因此导致了幕阜山一带正好把湘语和吴语的浊音共性给连接了起来。不管怎样,语言是代代变化的,管是谁分的呢!通城和崇阳两地的方言属于南方语系,划入了赣语,但是在词汇上尤其接近湘语,有湘语的特色词汇“娭毑”“嗲嗲”等,而且有吴湘的浊音,当地人认为自己的方言是“湖南话”(指的是湘语)。不过学术上是赣语。这两地的方言对于外地人来说应该不是很好听懂的,不过由于强势的“推普”,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带普通话发音的当地话,难免显得不伦不类。他们说:这叫趋势。
2.大冶话 (赣语—大通片)
大冶话主要分布在大冶保安湖南部的整个大冶市以及黄石的铁山区,还有鄂州市鄂城区南部的等泽林,碧石几个乡镇。外地人一般听不懂大冶话的。好像有些到过湖北各地区的人把湖北方言排名,说大冶话是湖北最难懂的方言。不知道是不是抱大腿哈,大冶话有些词汇和粤语接近,而且有很多字的发音极其接近粤语。一般的大冶本地居民也都知道自己的方言和湖北其他地方的截然不同,大部分都认为自己的方言是江西话。你还真别说,他们的这个“认为”还真认为对了,学术上大冶方言的确是划分为赣语了。大冶话属于南方语系,不过由于大冶北边全是官化区,再加上近代的移民以及强势的推普运动,大冶话已经被摧残的差不多了,可以说大冶话现在很危急。现在的大冶话在词汇上向武汉地区靠拢,在发音上逐渐普通化,在口音上逐渐接近江北的浠水以及江西的九江市。

3.梁子湖方言(赣语--大通片—梁子湖小片—鄂州太和话)
主要是:鄂州市梁子湖区、大冶北部靠近梁子湖地区和江夏区南部的八个乡镇。其实太和话应该算是大冶话的一种吧,互相慢慢的交流应该是无障碍的。绝对能沟通,但是差异还是不小,梁子湖太和镇方言说起来不拖,而且语速比大冶话要快。在口音上接近长沙话。梁子湖方言也属于南方语系,但是在词汇上和北面的鄂州城关话几乎一样。近年来,由于鄂州市被定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导致鄂州市的梁子湖居民一跃成鄂州社区居民,大量的梁子湖区的居民涌向城区,因此梁子湖方言就成了“有方言而无人说的现象”,在城里说鄂州腔,回老家说太和腔。现在的梁子湖方言在口音上正逐渐向长沙话靠拢。其实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是向长沙话靠拢呢?

4.咸宁话(赣语--大通片、阳新三溪小片)
主要通行咸宁市、通山、阳新、嘉鱼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位于幕阜山北麓,也是属于南方语系,方言大体上接近大冶话和梁子湖方言,不过差异很多,其实互通起来要特别仔细听才能懂,当然一般人说话我们不可能是逐字逐字的去听,而且人家也不会逐字逐字的去说。因此和大冶话互通程度是有,但是不高。和梁子湖方言那可以说是互通特别低了,和通城等地应该无法交流的。不过现在这些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5.蒲圻话(湘赣方言—鄂湘片)
主要是赤壁方言以及旁边的监利部分地区,嘉鱼也有地方是说的蒲圻话。蒲圻话也是南方语系,清音浊流,湘语特点。但是蒲圻话卷舌特别严重,蒲圻话和岳阳话几乎差不多。蒲圻话也被普通话摧残的不成样子了,现在正逐渐向江汉平原方言靠拢。我知道蒲圻话的一句常用的词“曰不得撤哦”。


二. 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
1.天沔潜方言(西南官话--武门片)
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沔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沔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015/7/6 10:03:59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
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门片部分地区)
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不过现在的荆门的家长们大部分都强制的不让孩子弹舌头了,说很老土,我就纳闷了?这怎么说是老土呢?这难道不是老祖宗留下的特色吗?实在是想不通现在的家长。如今这一带的方言正逐渐的向河南那边靠拢。


三.成渝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
说道这个成渝方言,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也就是“四川话”了,当然重庆人也莫不高兴,外地人一般说的四川话都包括了重庆。咱们湖北的鄂西和鄂西南等地区几乎都是讲“四川话”,主要有:宜昌、秭归、五峰、宜都、恩施、来凤、长阳、利川、咸丰、建始、枝江,等地,还有周边的神龙架以及十堰的部分地区,湖北境内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都是说的这样的西南口音。不过我听宜昌城区话好像和周边地区有所不同,好像宜昌城区话类似武汉话,就是多了点儿化音。难道是宜昌话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对于这个我也不是很了解,求高人解答一下。至于恩施等地区的口音,几乎也可以说是完全的西南口音了。如今也正逐渐的向重庆口音越来靠拢。

四.黄孝方言区(北方方言---江淮官话)

1.鄂城话(江淮官话—黄孝片--长港方言)
主要分布在鄂州沿长港和长江一带,还有江北的黄州以及武汉的江夏部分地方,好像鄂州人叫城关话为“长港方言”,大概除了长江,长港是鄂州的第一大河的原因吧,或许是移民也说不定。鄂州话比较独特,听起来像长沙话,词汇是武汉话的词汇,大部分发音和赣语一样,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杂交品种”?鄂州这个城市是湖北距离武汉最近的城市,但是和武汉方言相差非常大,不过近年来,在鄂州的大街小巷,好像鄂州话都是完全不纯的了,尤其是女生,故意带武汉腔,好荣耀哦!鄂州话令人担忧。如今鄂州方言是以飞快的速度融入武汉话。

2.广济方言(江淮官话----黄孝片)
广济方言大体的是指江北黄冈地区的武穴、黄梅、浠水、蕲春、罗田、英山,别人说是赣语官话的结果,也差不多是这样吧,我也不太懂,但是湖北当地词汇还是很多的,倒是说起来和九江话一个味道,广济方言的大部分区域卷舌音和儿化音相当多,说快了跟顺口溜一样,很有节奏性哦。现在这边的方言照样也是飞速的向武汉话靠拢。

3.孝感话(江淮官话—黄孝片,亦称楚方言带)
也可以说是黄陂话,就以孝感为主吧,以前黄陂也是属于孝感的。这里主要是包括孝感、孝昌、黄陂、安陆、应城、武汉新洲等地区,这里的方言在湖北应该很有名气了,流行于湖北的传统剧种楚剧,就是用黄陂腔唱的。还有湖北大鼓等一些深受湖北人喜爱的民间曲艺都是该方言传唱,湖北人应该能够哼上两句吧,不过听说楚剧一般只有鄂东地区(主要是黄孝地区)的人听。一样的问题:孝感话也是“积极的”融入武汉话。更忧的是楚剧快得不到传承了,现在网络上一些年轻楚剧演员,唱出来干脆是是武汉话了,他们几乎都不会黄孝话了 。




2015/7/6 15:04:13


4.麻城话 (江淮官话—黄孝片)
主要分布在麻城、红安、随州、大悟、随县等地区。实在别人听来和广济方言差不多,稍微比他们要普化严重一些。从听感上来,好多外省人,或者湖北本省人听这麻城话的感觉,比湖北其他地方的方言要“侉”一些,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当然襄阳十堰的除外),至于其他的湖北方言,尽管是北方话,但是那个湖北味很浓厚,一听出来了,但是麻城话听起来虽然是湖北腔,但是有点隔壁信阳话的味道。因此要把这和隔壁的广济方言区分开来一下。

5.黄石话
说他是江淮官话?砖家那还真是水货啊,黄石城区方言到底是什么品种?其实按道理来说,这不是武汉话吗?我也是这个认为的,黄石话和武汉话几乎差不多,这是咋回事,他不是夹在鄂州和大冶的中间吗?和武汉八竿子打不到一着去。其实黄石人都是新移民,黄石只有60年的历史,那时候建市大部分来国企的都是天南地北的,其中武汉地区和湖南地区的人比较多,经过60年的变化,几乎和武汉话差不多了,但是又带点江北浠水的口音。说句笑话,老是有大冶人笑话黄石方言是:学武汉话又不像,越学越土。

五.鄂北方言 (西南官话—鄂北片)
这个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中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襄阳、老河口、丹江口、谷城、枣阳、南漳、十堰、保康、竹溪、郧西等地区。鄂北片的口音的确类似“河南话”,好多湖北人也拿这个说襄阳人,但是其实襄阳话和河南话区别还是很大的,鄂北片得词汇到底还是湖北的词汇,虽然听起来类似河南话,但是你细细的去体味,荆楚词汇还是很多的。话虽如此,但是鄂北片好像扛不住中原官话,近年来越来越中官化了。

六.武汉话 (西南官话---武门片—武汉话)
主要分布在武汉三镇的主城区以及鄂州市华容区部分地方。武汉话可以说是个方言岛,和湖北其他方言差异很大,无入声,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汉腔,市井味道很浓。之所以是方言岛,是因为除了主城区以外,武汉几个郊区几乎全部是江淮官话区,把武汉话团团围住了,导致了西南官话武门片从中隔断了,有趣。听说武汉话在民国还有入声,而且那些80多的老人说武汉话,带了很重的黄陂口音。可以推测武汉话当年应该是类似黄陂口音的方言。但是随着城区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这个华中第一重镇的方言越来越接近普通话,尤其是现在的武汉青年,几乎很多发音和父辈隔很远,他们都是发普通话音。因此,武汉话也是相当的危机啊!

七.湖北塑胶普通话
这类普通话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型移民区,由于几十年的变化,因此形成了有别于当地的塑胶方言,主要分布在大冶铁矿区,鄂州矿区,潜江江汉油田区 ,这些移民都是全国各地的,带来的家乡口音在融合普通话以及当地本土居民的交流影响,形成了有别于普通话的湖北风味的塑胶话,说起来很搞笑。



2015/7/6 15:10:09

我大襄阳居然倒数。。。不科学



2015/7/6 18:27:51

大咸安的路过~~我说方言,周围没人听得懂



2015/7/6 22:19:21

为什么没看见我英山



2015/7/7 0:38:35

黄梅的飘。。。



2015/7/7 1:47:33

个人表示,我对咸宁话真无奈, 在咸宁火车站买热干面,要4元,我说3元可以下不。

老板说:拔哈。 我以为是“8下”。 转身就走了。 结果老板追出来了,问我为什么走。。。

他说他表达的是“可以”



2015/7/7 0:24:14

荆门的路过,颤音不知道全国哪里还有
——来自NOKIA 1110经典版



2015/7/7 2:50:40

祖籍黄陂的路过



2015/7/7 4:28:53

襄樊娃儿



2015/7/7 8:56:50

哟,我就是通城人!楼主要听听吗?不过我是觉得咸安话真心听不懂,在鄂高读三年书,一直搞不懂咸安人为什么要把“石头”读成“蘑菇”



2015/7/7 8:36:34

荆门话好像是不难懂,我随州广水话却不容易懂呀



2015/7/7 10:06:03

留名
湖北人
普通话与方言切换无压力



2015/7/7 13:03:15

作为通城人,好吧,最难懂当之无愧。去上海看世博,特么别人都说我和同学是韩国人。。。。。



2015/7/7 17:50:11

高中语文老师专门研究湖北各地方言,襄阳被划为北方方言。



2015/7/7 20:48:54

哟 鄂州话有那么难懂么



2015/7/7 22:21:26

宜昌~



2015/7/7 22:37:37

恩施。。。《龙船调》。。。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18 second(s)